上游•互动丨马拉打望丨《二战纪实影像图典》美国卷背后的故事(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马拉
《二战纪实影像图典》美国卷背后的故事(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马拉
美国第38任总统福特(左边抢球者)1944年7月在蒙特瑞号轻型航母机井里和海军飞行员打篮球。
1944年6月12日,在美军爱荷华号战列舰四分之一后甲板上,一场为期4天的拳击赛开打。
2015年12月,隐居重庆南山的民间出版人张海星先生,推出八卷影像巨著《二战纪实影像图典》之首卷《中国卷》(上下),国内从此有了图源正版、纸质精良、影像高清的二战图典。2017年2月,推出《日本卷》(上下)。近日,八卷系列中最重磅的《美国卷》(上中下)出炉,与正在全国公映的美国二战大片《决战中途岛》彼此呼应。战时岁月,中美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国,像兄弟连一样心手相连:丛林鏖战、怒海惊涛、碧血长天。我们用五期专栏,从影像史学和影像人类学的角度,打望《二战纪实影像图典美国卷》及其背后的故事,还有张海星一个人和八卷图典的光荣与梦想,痴心与苦情。
1.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前线和后方之间的亲情,主要靠风味食品和军邮传递。张海星说:“诺曼底登陆后,打到罗马梵蒂冈附近的美国特种部队士兵,发现美国红十字会的后勤人员,已经在街头为他们开起甜甜圈露天餐厅,大家排队去领,这种典型的美式小吃,是最容易唤起战时大兵们思乡情绪的小东西。”
一张1942年11月宾夕法利亚州一户人家的照片上,乔帕滕内斯基夫妇和两儿两女围坐在沙发上,读一封大儿子从前线寄来的信。大兵们在前线是怎样写家书的呢?有一张阵容豪华的集体写信场面:1945年7月1日冲绳岛一个营地,背景是堆成小山的弹药箱、插在地上的美国国旗和挂在树上的一块写着“时代广场”的铁牌。10名大汉,横七竖八,坐在地上,在弹药箱和膝头上写家书。
“冲绳战役仍在进行,这是一个间隙。坐在前面、腰间挂着手枪的一级准尉约翰贝克,是海军陆战队15年半的老兵了,那面国旗是他儿子小约翰送给他的;那块‘时代广场’的牌子本来是纽约地铁的站牌,被一等兵戴维顺到前线来了。左边有一个大兵没写信,在看一张有点硬的小纸片,这就是后方寄来的‘胶卷家书’:1942年,美国陆海军部门把寄往前线的家书,用微型胶卷拍下来,每卷能携带1500封信件,飞机送到前线,用相纸洗印放大后,再转交给收信人,非常密集、快捷。”
但有一种信件,无法照相投递,只能原版原样送达。图典的一张图片上,6个B-25轰炸机机组人员,从停在丛林边的机舱里,像牵出一条白色的蜿蜒小溪一样的纸带,摊在手上。“这是一封长达65英尺的信,上面是35000名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小学生的签名,每个签名的娃儿都为国家捐赠了10美分。所以这封信价值3500美元。”
收到这样的信,再粗硬的汉子,都会更加思念老家和亲人。“1945年3月15日,硫磺岛战役最后几天,两名海军陆战队员,在战地沙土上,用香槟、炮弹壳、军用匕首和木牌,为老家和东京竖起一个路标:此地离纽约州奥尔巴尼和纽约皇后区8600英里(13760公里),离东京700多英里(1120公里)。”
海军建设营的工兵,在布干维尔岛上修起一条大道后,还立了一块字牌,预告他们胜利者的POSE:“我们到达‘日本岛’时,我们将轻松地歪戴着帽子,在海风修筑的道路上进入东京。”
2.背包
图典展示的美军装备细节,相当惊艳。二战时,中国军民修机场的场面,完全是人山人海,人力牛力全开。美军在太平洋战区修岛屿机场,则非常简单。张海星说:“由美国空军工程师先设计一种连锁金属板,有点像我们现在那种浴室防滑垫,再交工厂生产,最后交建筑公司安装,铺在光光的地面上。一个飞机跑道,一天就搞定,用完还可以拆走再用。”
美军那种双肩包式的步兵背包稳固实用。无论是在诺曼底登陆的特种部队、在冲绳岛登陆的第96师,还是在菲律宾吕宋岛苏比克湾登陆的第6步兵师,都是这种标配的步兵背包,双手随时可以握枪。
图典1945年6月9日的一张照片上,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尉H.P.巴伦德,在冲绳岛上,和刚从茅屋里面钻出来的四名当地妇女交谈。可以隐约看见他的夹克式军服肩背上,印着他的名字H.P.barrand.901图。另一张图片上,两名趴地枪战的士兵军服同样的部位上,也印有他们的名字。当时美军制服都印有本人姓名,印刷制版量非常庞大。
3.牧师
即使在前线,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活也没有停止。张海星说:“1944年11月3号,在前线作战的士兵还没忘履行选举权。在意大利战场上,还设了一个投票站,腰配手枪的印第安上尉阿特金森,带领狄托下士在投票前宣誓,忠于美国法制;1945年4月13号,在刚夺取的一个德国火车站上,执勤的美国第7集团军的官兵,从收音机里面收听到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消息,非常哀痛。20多天后(1945年5月8号),德国投降,罗斯福没能熬到这一天。美军第77步兵师在冲绳岛打得太凶险了,所以德国投降的消息,也没让他们脸上漾起一点笑意,大家身披雨衣,表情木然。”
只带《圣经》不带枪的随军牧师身着军装的身影,时时闪现在图典中。牧师林德尔在一艘驱逐舰上手捧圣经,主持一位伤兵的海葬仪式;牧师雅各布森则在冲绳岛一辆涂装着USMC89635字样的中吉普边,手扶立在车上的一幅基督头像。张海星说:“1944年6月24日,塞班岛沙滩上,一位美国海军牧师一身黑袍,在为三个死去的日军士兵祈祷。一个烛台和一个十字架组成的简陋祭坛,放在一辆被击毁的坦克上。塞班岛一役,32000名日军,战死29000人,大多在疯狂的愚忠和盲从中自杀。黑袍牧师之所以没穿军装,是因为他的祈祷超越了国别、战争和仇恨。”
4.娱乐
由于强劲的后勤补给和战前较高的生活水准,再加上一点美式享乐型人生观,《二战纪实影像图典美国卷》展现的前线军中生活场景相当丰富。大兵们在枪林弹雨间隙找乐子,把战地变成了一个由飞机大炮、远洋巨舰为背景的轰趴或主题乐园。
首先是把美式拳击赛搬到海上。1944年6月12号到15号,在爱荷华号战列舰1/4后甲板上,一场拳击赛开打。除了没有穿得很少的举牌女郎,阵式、绳栏和观众席位,都像在拉斯维加斯一样齐全。从赛期4天看,可能还是一场波及全舰队的多轮大赛,背景是停在甲板的战机和泊在远处的另外几艘战舰。这个舰队奉命等待进攻马里亚纳群岛,不下雨的天,不打孩子打打拳,闲着也是闲着。
更悠闲的,是巡洋舰上的铜管乐队,在甲板上的海风中排练。船舱里,领取薪水的水兵排着长队,然后变成排在酒吧冰淇淋机前的长队。在热带前线过圣诞节,气温差不多32℃,但一名水手还是穿着短裤,用旧的信号旗打扮成圣诞老人,粘着白胡子,给战友们分发红十字会提供的礼物——烟斗、卡片和肥皂。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那边登陆鏖战,但在西南太平洋圣埃斯皮里图岛一所耶林间的美军海军教育中心却云淡风清。张海星说:“这里也是一个新闻中心,大字牌上写着‘入侵:4000艘舰艇、11000架战斗机、50个师、15000名伞兵’,把当天诺曼底登陆的军情全部公开了。珍珠港事件后,参战美军有70%未完成中学或大学,美国海军就在所到之处的舰船和海岸基地开设这种补习学校,在业余时间给士兵补课。这张图片证明二战美军的学历水平并不是传说中那样高。”
女兵稀缺,海军陆战队的大兵们就戴上假发,穿着裙子,扯起一个男扮女装的歌舞表演队,叫“太平洋的笑料”,表演综艺节目,包括刚学会的草裙舞之类的各岛士著舞蹈,在南太平洋各岛巡回演出,很受欢迎。
在一辆登陆艇上,一位海军陆战队员在海风中给战友展开一张粉红女郎画报,那张纸片不晓得看了好多回,都有很深的折痕了。阿留申群岛阿达克岛上一个轰炸机机组人员的驻地,几百张美女照片贴满墙,他们的轰炸机上的涂鸦,也是粉红风格的女郎。
来自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特市莫顿大街22号的一位陆战队员,在驶向硫磺岛的登陆艇上,则把一张美人图,用黑胶带粘在他背着的火焰喷射器上。登上硫磺岛后,他们从这座火山岛起飞轰炸东京,只需三个小时。血火鏖战之余,他们用缴获的日本武士刀切西瓜。
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在图典里那张1944年7月的航母篮球照片上,留下了青春矫健的身影。张海星说:“球场是蒙特瑞号轻型航母的前提升机井,可能这是航母上球绝对飞不到海里去的地方。左边那位一跳起就得球的,就是福特,是舰上的体育教练和高射炮军官,后来升到助理导航官,参加了大多数南太平洋战海战,包括空袭特鲁克群岛、塞班岛和解放菲律宾,最后以少校军衔退役。战前他是反战者,反对美国卷入二战,珍珠港被袭后,他正在耶鲁法学院读书,马上参军,为美国而战。继任尼克松当总统后,他又反战,1975年下令从越南撤出最后一批美军,结束了长达10年的越战。”
文/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马拉
图/张海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最新稳定辅助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744broad.com/5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