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茌平醉一斗酒业复原九百年酿酒历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中国的酿酒行业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历程,每个酒企业也都有各自的酒脉源流和发展走向。在跟随时代步伐争取未来前景的同时,充分发掘文化资源,复原历史影像,用最古老的酿造成就来印证当代中国酒业的神圣和伟大,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酒史学家王赛时出版了两版《中国酒史》,对中国的酒业酿造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考察,为当代酒企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线索和完备的酒史资料。现代很多酒企业也都在进行各自的历史发掘,强化自身的文化实力,取得了可喜成果。
酒的历史是一门科学,依赖的是历史证据,而不能仅仅讲故事。编故事可以有吸引力,但没有历史的真实性。那么,酒企业怎样发掘自己的真实历史,把真实历史作为酒业的文化根基而发扬光大呢?这就需要找到历史的脉络。
王赛时教授长期从事酒史研究,也给酒企业提供历史证据。山东醉一斗酒业就是在王赛时教授的指导下,发现了古老的酿酒遗迹,寻找到历代的文献记载,完成了自己900年酿酒的历史追溯,由此而捧出山东最有说服力的古酒闪光点。下面,我们就与大家分享山东醉一斗的历史复原之路,看看在历史宝藏中可以发掘出多少文化财富。
一、山东醉一斗酒业的基本情况
醉一斗酒业坐落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现改成茌平区)的丁块村,是一家规模不大,但朝气蓬勃的民营酒厂,过去叫作茌平县丁块酒厂,出产丁块酒。现在的酒厂已经浴火重生,开始了文化飞跃,成立了山东醉一斗集团,下属醉一斗酒业,拥有酿酒高级工程师和二百名酿酒技术工人,出产九粮芝麻香、富硒酒、龙元妙酒、洞藏原酒等系列酒品,获得“山东历史文化名酒”的称号。
山东醉一斗酒业的历史文化园区
二、从浩瀚的历史文献中寻找“丁块酒”的最早源头
丁块村只是一个很小的地名,也曾叫做丁家岿、丁家岗,但就是这样的小地方,在历史上却出产过著名的“丁块酒”。遨游于中国酒史,“丁块”一名常常闪耀。
最早在金朝的时候,丁块的酒务机构开始见载于历史典籍,而“丁块酒”也出现在名人歌咏之间。伴随着一缕美酒,“丁块”开始为世人所知。这得益于金朝名流马钰的题诗。马钰(公元1123年-1183年),金朝山东宁海(今牟平)人,王重阳大弟子,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他与王重阳另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也称全真七子,在历史上甚为著名,他的下一任掌门人、师弟丘处机还被成吉思汗聘为“国师”,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记载丁块酒的历史古籍
马钰著有《洞玄金玉集》十卷,书中卷二有一首题为《醵博州荏平丁家块务酒官转与老姚仙饮》的诗,对当时的丁块酒进行了绝妙的讴歌,其诗有云:
传滑辣更清光,兀腾腾乞化尝。美馨香非米麴,麻修炼饮琼浆。
金朝马钰的题诗
全诗二十四字,字字珠玑,把当时的丁块美酒描绘得风光无限。按金朝在荏平丁家块设有酒务办事机构,专门经销丁块酒,其主管官员称为务酒官。马钰与当时的酒务官以及名流老姚仙一起饮酒,有感而发,才流传下这首别开生面的好诗。
金朝马钰的题诗原件
值得注意的是,金朝的丁块酒还处于中国发酵酒的阶段,但品质极高,所以才会有滑、辣、清、光的美誉。这也足以证实,遥远的丁块酒,起步就是那样坚实,名家吟咏增添了始源的分量。
马钰为丁块酒题诗,至今将近900年。山东醉一斗酒业立足于丁块宝地,承接历史光环,自然灵气倍生。
三、从寻找明代古井来发现丁块酒的酿造遗址
历史的长河催促着新酒种的诞生,到了元明两朝,中国蒸馏酒兴起于北方大地,丁块这个小地方,又酿造出了规格极高的蒸馏酒,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白酒。
古时酿造白酒,对水质的要求特别强烈。丁块打出的井水,天然甘冽,清澈甜美,酿酒最为得力。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酿酒大师在这里打井酿酒,所用的井水叫“酒泉”,有一位宰相为此亲笔记录,呈现一段风流佳话。这两位可都是名人,同为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酿酒的人叫程绍(程肖莪),记载的人叫朱国桢。
明朝程肖莪的题字
朱国桢(公元1558-1632年),浙江吴兴人,万历年间累官国子监祭酒,天启三年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改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是为明朝名相。他在所著《涌幢小品》卷一五记载:“东昌府茌平县西北有丁家岗,出泉甘冽,酿酒甚美。谚云:茌平丁块酒。又称曰:酒泉。余同年程肖莪尝就岗下造酒以归,号为天下第一。余过访饮之。真绝品。”
王赛时为醉一斗酒业题联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丁家岗有古井,号曰“酒泉”,“出泉甘冽,酿酒甚美”,所以“号为天下第一”。那么,这里的酒泉古井如果还存在,对应明代文献,就是酿酒界难得的四百年古迹。王赛时教授亲临现场,在醉一斗的厂区内找到了这口古井,明砖环砌,深幽可鉴,古物苍然,黙声相视,于是欣然为之题联写赋,考证足据。现在醉一斗的酒泉,已经成为远近知名、访客络绎不绝的古迹了,这对于拉近历史与现代的距离,用历史感染力来提升当今知名度,可谓是事半功倍的做法了。
王赛时题写的《丁块酒泉赋》
四、利用古代名家诗词烘托出“醉一斗”酒业金字招牌
“醉一斗”的酒业名号,来自乾隆皇帝的题诗。当年乾隆下江南,路经茌平,向往丁块,专门为此题诗一首:
杏花村外青帘有,卖得茌山丁块酒。
李白狂歌楼上眠,想复此间醉一斗。
诗载乾隆《御制诗二集》卷二《茌平道中杂诗》。乾隆一生写诗42613首,可谓数量极多,但他亲自为地方名酒题诗者并不多,由此可见“丁块酒”的厚重程度。
乾隆皇帝的题诗镌刻在醉一斗酒业的碑墙上
围绕着茌平丁块酒,还能搜索出众多的古人诗篇,如清初茌平名人王曰高《槐轩集》卷十《茌巅酒泉》诗云:“甘泉自昔羡如渑,今得茌颠胜事增。饶有中山千日醉,讵疑北壑万层冰。主人兴尽留髠后,从事名高丁块陵。白堕何劳终日驾,桔皮狂叟应重登。”王曰高(—1678年),号北山,茌平县北八里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曾当过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他还有诗序云:“茌山上有古泉三眼,今存其一,用以酿酒,香冽异常。”《茌平县志》卷一二《艺文》也曾汇集了若多诗咏,歌咏丁块酒的风韵。如孙朝栋《茌巅酒泉》诗:“天恩醍醐渥,醴泉泻芳洁。常愁人不醒,谁谓泉斯竭。”周之桢《丁家岿》诗:“山下曾出泉,茌山巅上有。若逢饮中仙,又夸丁岿酒。”这些诗章,通过美妙的韵律,把当地美酒烘托的熠熠生辉。
结语:
山东醉一斗酒业与中国酒史学家王赛时教授联手,共同发掘丁块酒的历史遗产,取得丰硕成果。王赛时教授这样认证:“丁块酒是山东酿酒历史上的辉煌品牌,具有产源明确、承传有序的历史记载,并留有酒泉古井的历史见证,史志对其有详细记载,历代名人也为之记述和称赞,至今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这在山东酿酒传统中具有极强的标志性。”
2016年,王赛时教授专门为醉一斗酒业举办“茌平丁块古酒泉文化研讨会”
如今,山东醉一斗酒业在强劲的历史动力助推下,奋发有为,开拓出系列酒类产品,知名度越来越大,销售途径越延越广,其历史文化仍在释放无穷的能量。(李虓)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我要报料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最新稳定辅助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744broad.com/5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