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原配逝世多年,毛氏族谱记载:杨开慧之子毛岸龙作为其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内不平,外敌觊觎,可基于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却在1950年的4月13日,新鲜出世。
人民日报
半年的时间难掩迫不及待,但是这件事情毛主席却不得不做。
唯有这样,他才能拔出在自己心底扎根40年的刺,唯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对那位“枉死”的原配聊表告慰。
毛主席的原配名为罗一秀,但这件事情却是罕为人知。
因为对于这份婚姻,毛主席自始至终都并不认同,只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毛主席
逼迫毛主席的那个人是谁?面对自己明媒正娶的原配,毛主席为何又是有口难开?罗一秀和毛主席婚姻的最终走向,又是什么?
1907年,19岁的罗文秀和14岁的毛主席结婚了。
不过在准新郎官的脸上,却是不见一丝真情实意的喜悦,而是受过教育之人礼貌的端庄,尽显着远超年龄的成熟。
他规规矩矩地向每位来宾磕头,可当夫妻对拜之时,毛主席却扭开了头,避免与新娘子直接对视。
毛主席
在封建习俗之中,新婚礼成之前,新郎与新娘不能见面,只得等洞房花烛之夜,才能挑开新娘头上的红盖头。
这是婚礼的关键一环,但对于少年时期的毛主席而言,却是“略显难堪”。
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的内心极为排斥这段“错误”的婚姻。
动荡的时局和落后的制度催化着毛主席学习强国之心,但是在他最应成长闯荡的时刻,身为父亲的毛顺生却意欲用一场包办婚姻将自己的儿子“捆”在韶山冲,成为跟在自己身后的“移动算盘”。
毛顺生
而罗一秀更是毛顺生精挑细选的儿媳妇,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堪比“家族传统”。
罗氏的祖母毛氏是毛主席祖父毛翼臣的堂姊妹,所以罗文秀也是毛顺生的表侄女。
毛罗两家的世代联姻让毛主席与罗一秀的婚事发展的是水到渠成,但这却只是毛顺生的以为。
毛主席并不愿接受,但却只能在不甘之下无奈顺从,对于父亲的说一不二,毛主席也并不是第一天见识。
最为明显的,就是毛顺生看到毛主席读书时的“排斥”。
毛主席
“你真的是鬼迷心窍,中了这破书的魔,私塾是你自己不上的,你现在还在看这些闲书做什么,我再强调一遍,我对你的要求就是能打算盘、记账就足够了”。
父亲说的是1906年的事情。
那是一年秋天,毛主席在毛宇居先生的私塾之下读书,在这件事情上,毛顺生的态度是不温不火。
毛主席和毛宇居
他指望着儿子能够回家继承家业,所以看书识字是必须的。
但是毛主席看不惯私塾先生专横的教学态度,对于其封建守旧的教学方法,毛主席也深觉不满。
基于多重的考量,毛主席选择了退学。
毛顺生得知之后勃然大怒,但让他怒火中烧的不是儿子对学业的自主放弃,而是别人得知这件事情之后,自己的脸上无光。
父子二人大吵一架,但毛顺生却很快平静了下来,接受了这件事情。
殊途不要紧,重要的是同归,而毛主席回家干活、继承家业也正是毛顺生所想要的。
这样令父亲满意的情况是好景不长,因为“拦路虎”李漱清出现了。
李漱清
李漱清比之毛主席年长19岁,从湘潭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李漱清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
冗杂的经历没有纷乱李漱清的思想,而是更为夯实了他兴办洋学堂的心。
封建的是思想,但封闭的却不应该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毛主席对李漱清的思想很是认同,虽然在1907年的时候,他已经辍学回家种田,但是“激进”的李漱清却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一天,毛主席专程徒步来到了五六里地之外的李漱清家。
难掩的风尘仆仆,但是李漱清却被毛主席眼神里的坚决所震撼。
李漱清
那是可畏的后生力量,仅是一眼,李漱清就认定毛主席将来一定是一位可塑之才,为了打磨好这块“璞玉”,他愿意倾囊相授。
“我这里有好多从湘潭带来的新书,你想看什么,尽管来挑”。
看着外面世界的进步书籍,毛主席的眼睛顿生光亮,但这些被他视若珍宝的宝贝,在父亲毛顺生的眼中却是一文不值得破书。
对于毛顺生而言,毛主席最应该走的道路就是接手自己经营的田地和生意,在韶山冲过着小富小贵的生活。
毛主席
“利益”拴不住自己的儿子,毛顺生便想到了用“婚姻”。
那么,毛顺生何以至此番严父模样?
这一切,都和他自己早年的经历有关。
毛家世代居住在韶山冲,但是毛家却并非是一直优渥,到毛主席祖父毛恩普掌管的时候,甚至一度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
即便这并非是身体抱恙的毛恩普的本心,但是为了养活家庭和孩子,他还是只能将继承的15亩田地典当出去。
等到毛顺生接手家业的时候,他面临的是祖父毛四端遗留下来的外债和父亲典当出去的15亩田地。
毛顺生(左二)
家徒四壁的窘迫锻炼了毛顺生坚强的品质,也让他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性格。
锐利的锋芒是毛顺生为了营生安家的保护刺,但是为此折伤的却成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
在经营之上,毛主席很是钦佩自己的父亲,因为他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还清了外债,不仅如此,善于盘算买卖的他还利用经销买卖的手段,充盈了家庭的储蓄。
稻谷上市,毛顺生就会成批地买进,然后加工成大米高价卖出去。
上涨的价格是父亲所求的利润,但与之配对的却是劳工,也就意味着毛主席兄弟等人不能闲着。
生活方式是自己的选择,毛主席并未觉得自己的父亲有错,相反的是,他在质朴父亲的躬身之下,看到了“土地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并在成为新中国的领袖之后,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
毛主席
但是在婚姻大事之上,毛主席却不想被封建思想束缚,而是想要觅得一个心意相通之人后,再商量结婚的事宜。
可是毛顺生在和罗家人商议之后,就择了一个良辰吉日,将罗一秀娶进了毛家的大门。
自幼接受三从四德教育的罗一秀没有反抗,在封建时代,这是女子难以摆脱的宿命。
能够与博学多才的毛主席结婚,罗一秀觉得很是幸福。
毛主席
再者说,虽然这门婚事并非毛主席的内心所愿,但是面对年长自己的罗一秀,毛主席也将她视作自己的大姐姐,相敬如宾。
在婆媳关系之上,毛主席甚至对罗一秀还生出了一丝感恩。
因为文七妹。
文七妹是毛主席的母亲,也是毛家的半边天。
文七妹
为了赚取更多的营收,家中的人手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毛顺生便聘请了长短工来家中做事。
一大家子的吃喝对于文七妹而言尚可对付有余,但是当吃饭的人数增多,文七妹却着实有些忙不过来。
更何况,除却毛主席,弟弟毛泽覃和毛泽民还尚未独立,需要人照顾。
文七妹和三个孩子
文七妹需要一个帮手,而嫁给毛主席的罗一秀就自然而然地顶上了这个角色。
罗一秀本就是一个乖巧懂事之人,虽然接受教育不多,但是却知道礼数的分量。
自从嫁到毛家之后,她不仅会每日帮婆婆分担操持家庭的琐碎,对于自己丈夫的饮食起居,罗一秀更是打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二人没有夫妻之实,但是也算得上的是相亲相爱,不过是只关亲情,而无涉爱意的那一种。
可在1910年的新年刚过,细菌性痢疾却带走了罗一秀的生命。
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毛主席很是伤心,虽然二人没有爱情,但是亲情也同样抚人心。
罗一秀的离世,让毛主席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怨愤又多一分,于是在安葬好罗一秀的遗体之后,毛主席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奔赴自己心中澎湃的理想事业。
但是在此之前,毛家还有一件事情发生。
“父亲,这7亩水田是菊生叔叔最后的家产了,您能否不要这么绝情?”
毛菊生是毛主席的亲叔叔,但是却家境贫困,毛主席的家庭要好一些,于是文七妹就时常塞给毛主席一些钱银或吃食让他给毛菊生送去。
毛主席
燃眉之急可缓,但是却是治标不治本。
在毛菊生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还是决定将自己的七亩水田卖掉,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最后的卖家竟是他的亲哥哥毛顺生。
毛主席和母亲文七妹希望父亲能顾念在兄弟情谊之上,不要将事情做绝,但是却只是得到了一句“他买我卖,天经地义,这和兄不兄弟没有关系”。
这句话,固然没错,却也因为这句话,让毛主席坚定了参加革命的心。
因为毛菊生不会是落魄生活的独一个,而是劳苦大众的缩影,即便毛主席可以说服父亲接济叔叔毛菊生,那么其他人该怎么办?
毛主席和群众
唯有从根基动摇,才能赋予社会制度新的可能。
更何况,在李漱清带回的进步书籍中,毛主席的眼界已经得到了更深更远层面的拓宽。
1911年的春季,毛主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湘江驻省中学,并在10月份响应革命号召,在湖南新军中当了半年的列兵。
在学业深造的路上,毛主席曾经师从杨昌济,也在朝夕相处之下,与其女杨开慧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杨昌济
在1920年的长沙,毛主席与杨开慧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这一次,没有锣鼓喧天的热闹,但却有了真心实意的感情。
杨开慧
两人有着一致的革命目标,也在1922年的10月,生下了两人爱情的结晶毛岸英。
对于毛主席而言,这是人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后来,毛岸青和毛岸龙也接连降生。
杨开慧与毛岸青、毛岸英
家庭圆满,但是毛主席却并未相忘已故的罗一秀及其在世的家人。
1925年,毛主席回到了长沙,陈述的理由是养病,但是真正的原因却是为了发展革命。
顺受是暂时的安康,但农民却难改自己的处境,唯有革命,农民才会有新的出路,中国也才会有新的发展。
这是正确的意识,但若是想要唤醒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农民,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岳父罗鹤楼一早就“跳出舒适圈”,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毛主席的阵营。
毛主席
他很看好这个小伙子,虽然毛主席并未与自家女儿产生爱意,但也没有让罗一秀经受过一天的苦日子。
在罗鹤楼的眼中,毛主席尽到了为人丈夫的担当,他愿意相信毛主席。
而对于已故罗一秀的家人,毛主席也拿出了十足的尊敬。
在1925年回乡之后的三月三日,毛主席便徒步十余里路,专程探望罗鹤楼。
翁婿的关系和睦,而罗鹤楼对革命的支持也并非仅是停留在口头,而是参加了革命,罗立芳和罗石泉还在1925年的冬天入了党。
而毛家与罗家的联系到此也并未完结。
1931年的寒冬,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遭到国民党的搜捕,慌乱之下,她带着孩子来到罗家避难的华容地区寻求帮助。
王淑兰
毛主席的所有家人都是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谁要是沾染上了,大概率也会遭到国民党的疯狂报复。
但是面对送上门来的“烫手山芋”,罗家人却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打开了屋门,说出了一句“快进来,咱们一家人别说什么帮不帮的”。
一根火柴容易折,百人齐心却是坚不可摧,这就是革命。
虽然毛主席与罗一秀的婚姻是封建制度的苦果,没有感情的支撑,但是在1941年修订完成的《韶山毛氏族谱》之上,原配的名字,罗一秀是赫然在列。
毛主席
而毛主席也从未忘记罗一秀,她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为了让世上再无“罗一秀”这样的女子,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便一直积极推动《婚姻法》的起草和编著。
因为《婚姻法》,这世间多了无数自由牵手的有情人。
在新中国的贡献发展之上,毛主席的行为可喜可贺,可恭可敬。
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伟人,也是所有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底气。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最新稳定辅助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744broad.com/4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