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4年,上海退役导盲犬“纺云”终于找到新家!它为人类奉献了一生,老了值得被善待

苦等4年,上海退役导盲犬“纺云”终于找到新家!它为人类奉献了一生,老了值得被善待

纺云终于又有了家!
它是一条已退役的导盲犬
黄色的拉布拉多
如今已经14岁
14岁,若以人的年龄来计
纺云已经年逾九旬
在上海残联的支持下
2008年,第一批导盲犬正式上岗
上海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导盲犬项目的城市之一
纺云便是其中之一
它曾经意气风发,步伐矫健,绕过障碍,躲过水坑,为视障人士领路近10年。而今垂垂老矣,耷拉着眼皮,嘴角边,稀稀疏疏的白毛冒了出来,它拖着略显笨重的身子,每一步走起来都有些吃力。
纺云和塔章张凌云摄
12年过去,这批导盲犬纷纷退役。4年前,因为年岁已高,纺云不得不离开它的使用者,从岗位上退了下来。它曾经被人领养,又因种种原因,最后又被送回导盲犬训练基地。
半个月前,一条“上海退役导盲犬苦等领养”的消息冲上热搜,几百个电话和消息涌进了导盲犬训练基地朱君的手机里。经过仔细筛选,8月底,两条导盲犬都确定了合适的领养家庭。
如今,纺云和它的伙伴塔章,都各自前往新家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新主人
8月30日一早,浦东靠近临港的外灶村,玉米地旁的一排小楼前,停满了车,摄像机架着、人群聚集。这是8月1日,导盲犬的训练基地刚刚搬来这里后,第一次如此热闹。
一间办公室、一间犬舍、几间员工宿舍,300平方米左右,外加门前的一片空地和未完工的草坪,就是目前云南而行工作犬训练公司基地在外灶村的全部场地。
办公室最里面的观察室,两条刚满1岁,来基地训练没多久的拉布拉多,见到少有的人群,异常激动,扑向玻璃,汪汪直叫。
“NO!”朱君转头朝向观察室,给了指令,观察室里立刻静了下来。作为这里仅有的4名工作人员之一,朱君有些应接不暇。
与此同时,另一边,主角纺云和塔章却格外安静。经过严格训练的导盲犬,即便在特殊的环境里,也异常稳定,没一点声响。
不到10点,气温已经接近33摄氏度。办公室前,毫无遮挡的空地被烤得发烫。两条导盲犬刚刚被牵出狗舍,步伐有些缓慢,没走几步,便双双趴在地上,热得伸出舌头,直喘气。
毕竟是上了年纪。纺云的领养者廖俊连忙拿来早就准备好装满水的随行杯,喂到纺云跟前。几天前,他从朋友那知道了退役导盲犬待收养的消息,第一时间联系了朱君。
廖俊觉得幸运,自己能从几百位咨询者中被选中。爱心人士很多,但挑选领养家庭也非轻而易举。在此之前,朱君跟很多有意向领养的人聊过,大多数家庭都并不合适:没有电梯的老公房高层,不适合关节已经磨损严重,不宜过多爬楼的退役犬居住;许多人工作繁忙,也没法满足退役犬一日需外出三次的排便规律。
廖俊说,“如果几年前,我知道可以领养退役的导盲犬,那我一定在那个时候就把纺云带回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给它养老,让它安享晚年。所幸,现在也不迟。”他想领养纺云的初衷很简单,导盲犬为人类奉献了一生,如今,它们应该被善待。
签完协议,才算真正交接完成。一式两份的协议上,清清楚楚写着领养人须知的义务,比如:退役犬不再是导盲犬,这意味着,它们没法再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交车、轨道等交通工具;又比如,签署完领养协议后,领养人不得抛弃退役犬。
和纺云、塔章同一批的导盲犬,都已经相继退役。退役后,使用者能否继续领养,也需要经过评估。这些已退役的导盲犬,有的已经去世,有的被原使用者继续领养,有的去往原使用者的亲属家。
在训练基地的这几年,纺云和塔章都被悉心照料,但总有遗憾,训导员们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导盲犬的训练上,没法24小时陪伴在它们身边。
签字时,纺云就安静地趴在桌边。张凌云摄
而今,纺云和塔章终于有了归宿。签字时,纺云就安静地呆在廖俊的脚边。若要细看,纺云的四肢关节处,毛已经磨光,走起路来,只能看到光秃秃的黑印子。
在退役前,纺云曾经服务过两位视障人士。这是长年累月的工作,在它的身上,留下的痕迹。
把信任交付于一条犬
时间推回至2011年。申请导盲犬近2年的刘言,终于等来了纺云。
在这之前,纺云曾经有过一位主人,陪伴至去世,它被送回训练基地。
说是“主人”,其实,更准确的称呼,是“使用者”。这些视障人士,在导盲犬的帮助下出行,并不是导盲犬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在结束使命后,这些导盲犬可能会离开。
20岁那年,刘言因为一场大病失明。但他依稀还能看到一点光,能判断出白天黑夜,也能在夜晚感受到光亮。
盲校中学毕业后,刘言去过福利工厂工作,也辗转于上海多个盲人按摩店做按摩。刘言参加过残联举办的定向行走培训班,并通过考试。他很早就可以依靠盲杖,独自出行,坐地铁,乘公交,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但难免磕磕碰碰。
刘言不敢走人行道和盲道。自行车、电瓶车挡住了路,刘言经常会被撞,他宁愿选择靠着人行道边上走。
他是上海最早一批申请导盲犬的视障人士。但导盲犬的数量有限,申领导盲犬的机会被优先给予完全失明的视障人士。
直到2011年,纺云来到他身边。
第一次牵着纺云训练,刘言止不住地紧张。之前靠一根盲杖摸索了许多年,现在要靠一条犬来引路。握着导盲鞍的左手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量,肩膀不经意间就弓了起来,他不敢有丝毫松懈。“你一紧张,狗也能感受得到。”刘言说,训导员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放松下来,“否则狗总会侧过头来,注意我有什么事。”
在训练基地,2个星期的共同磨合期,刘言从最基础的口令学起,比如站立坐卧,都是英文,刘言得反反复复地念,才能把几个单词刻在脑子里。
刘言没养过狗,怕纺云换了使用者,一时半会不接受他。他学着给纺云戴导盲鞍,给它梳毛、洗澡,陪它一起玩耍,晚上刘言把纺云带回住处,就让它睡在床边。三四天后,训导员告诉他,纺云会盯着自己看,“它开始把我当成它的伙伴了。”
又是2个星期的家庭训练期,训导员也得跟在身边,看人与犬的脚步是否协调,使用者的口令下发是否正确。刘言最常走的路线,每天都要来回走上几遍。
刘言说,纺云是条聪明的导盲犬。有一天,刘言牵着纺云出门,因为纺云一时分心,没能及时绕过电话亭,刘言不小心碰到,他连忙叫住纺云,告诉它走错了路,它立马用头靠了靠刘言。从此,再也没有出过差错。
人与犬渐渐有了默契。纺云带着他乘地铁,上楼梯、乘电梯,进入车厢,若有空位,纺云会领着刘言坐下,再乖乖地钻进座位底下,一动不动,直到到站。它有时甚至会帮刘言找位子,拿鼻子蹭蹭乘客的腿,提醒给刘言让个座。
任何一条新的路线,刘言只要靠着导航的指示,告诉纺云具体方向,走上一两次,纺云就记住了路。“出了地铁站,先沿着马路直走,再右转,走过两个路口后,再左转。“这是他从地铁站到家的路线,需要穿过几条斑马线,刘言说,他必须有很强的方向感。
刘言和纺云,几乎天天24小时在一起。刘言说,“这是把信任完全交付于一条犬。”
成为你的眼
在刘言身边多年,纺云没有乱叫过一声。刘言曾经把手放在它嘴里,纺云也不会去咬。
它也会像孩子一般撒娇,不工作时,它会蹭蹭刘言,凑过来,意味着它想要玩耍。但一旦给它戴上导盲鞍,纺云就立刻切换到工作状态,一丝不苟,听从刘言的指令。
纺云和所有导盲犬一样,有着超乎人想象的乖巧与稳定。
领回家的一周里,白天,廖俊把纺云带去自己开的公司,他专门在办公室里给纺云划出了一块地方,铺了张垫子,纺云如果累了,趴在垫子上或是廖俊脚边歇息,也不打扰工作。晚上再带回家,纺云就睡在廖俊床边,不吵不闹。
有视障人士曾经带着导盲犬乘坐高铁、飞机,导盲犬在使用者身边不吃不喝不撒,超过10小时。
包括纺云在内,所有导盲犬在上岗前,都经历过严格的训练。这些“毛孩子”原本或调皮或温顺,从听懂指令,到最后学会根据复杂路况做出判断,帮助人避开障碍物,学会抗干扰、抗饥饿和憋尿,在训练基地,往往需要花上4-6个月。
2018年4月,云南而行工作犬训练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接手上海本地导盲犬的训练。
朱君在一年多以前,才开始真正接触导盲犬的基础训练。早期,在训练基地,训导员要教会狗最基本的口令,上台阶、过障碍,后期,训练场地则要扩展到闹市区,乘公交、坐地铁,适应更复杂的路况。
导盲犬,大多都会选择拉布拉多这样的中型温顺犬种。在训练基地,目前,有9条拉布拉多刚刚进入新一轮的培训。
纺云和塔章被训导员牵出狗舍。张凌云摄
一个月前,基地搬来了浦东。一年10万元的租金,比之前便宜了10多万元,这些钱,可以省下来花在导盲犬训练上。一条导盲犬从训练到正式毕业,要花费10多万元。其中包括狗粮、驱虫、免疫、绝育、训导员工资等费用。
这段时间,由于天气炎热,训导员们不得不每天5点起床,避开高温,牵着犬走到最近的地铁站,来回7公里,早晚各一次实地行走训练。下雨天也免不了,因为没法保证日后使用者在出行时,不会突然遇上风雨。
并不是所有犬都能坚持到毕业,从最初挑选幼犬到最终结业,淘汰率超过70%。没法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在朱君的经验里,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影响导盲犬长时间的行走状态;过于调皮活泼,可能没法被看不见的使用者控制住;太胆小敏感,也会影响日后的适应能力。
训练基地办公室的柜子里,放满了文件夹,每一本文件夹里,都仔细存放了所有现役及正在训练导盲犬从出生至今的所有资料。从第一张CT片到每一次考核的笔记,和每月一次的回访记录,都可以追溯。
训练的后期,训导员需要戴上眼罩,模拟视障人士的出行条件,在导盲犬的牵引下行走。朱君理解众多视障人士第一次牵导盲犬出行时的紧张,第一次戴上眼罩训练,朱君觉得“度秒如年”,平时5分钟的路程,在朱君心里仿佛走了十几分钟,终于安全走到路口,他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为申请者匹配合适的导盲犬,也必须慎之又慎。刘言还记得,在申请导盲犬之初,几位工作人员特意上门,并跟随着他一路拍下视频,观察行走能力。他要站在马路边上,通过声音,判断车辆行进的方向。
朱君说,在上海,目前,只有年满18周岁上海户籍的视障人士可以申请导盲犬。申请者的家庭经济情况、自身定向行走能力、申请者和家属是否怕狗等,都是他能否成功申请导盲犬的必要因素。
曾经,就有申请者因为在磨合期,没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总觉得自己在牵着一头狼,最后不得不放弃申领。“如果过不去这道坎,会影响人和犬在行走时的发挥,最后可能会影响安全。”朱君说。
有幸运的视障人士,一两个月就能匹配到合适的导盲犬,而时间长的,则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每一个细节都事关安全,容不得一点差错和将就。”
而上海导盲犬项目推行至今,没有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
人与导盲犬的路
一条导盲犬,一生之中,有6-8年的时间都在服役,它们能像一条宠物狗自由奔放的时间,通常只有2-4年。
刘言说,纺云服役的这些年里,人与导盲犬的路,一点点走得越来越顺了。
在导盲犬刚刚推行的那几年,被拒绝这事,时常发生。每次出门,刘言都会带好导盲犬的使用证、养犬证、免疫证,把复印好的相关证件放在导盲鞍的口袋里,以备不时之需。
“狼狗怎么能带上公交车?”因为带着导盲犬,刘言好几次被司机拦下,甚至冲他吼。有时司机允许上车,乘客又抱怨,“为什么他能把狗牵上车,我家的狗就不行?”有人也害怕,“这么大的狗会不会咬人?”
刘言每次都耐心解释,刘言的爱人常常会劝他下车算了,“别跟人家争。”但刘言不服气,“道理在这,该争的时候就得争。”
2018年5月,导盲犬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十年间,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2011年新修订的《上海犬类管理办法》、2012年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均允许盲人可以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在上海残联和众多视障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刘言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接纳导盲犬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再被拦下,有好心人主动帮他解释,导盲犬是可以乘坐公共交通的。
也不乏有人过度热情。朱君说,曾经有使用者牵着导盲犬站在路口,被旁边的热心路人直接拖着过斑马线,他哭笑不得,“实际上这是过度关爱,反而会破坏人与导盲犬正常的定向行走状态。遇到视障人士,要先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不要想当然认为他需要帮助。”
在上海,目前约有10万视障人士,而现役导盲犬只有37条。按照国际导盲犬联盟的标准,当超过1%的视障人士使用导盲犬,才能视为导盲犬的普及。显然,距离导盲犬普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果一切顺利,在浦东的这块新的训练基地,今年将会有9条导盲犬毕业,它们在未来,将帮助更多的视障人士安全出行。
把纺云从训练基地接走后,廖俊去的第一站是宠物医院,给纺云做了全身的检查。“好在之前纺云被照顾得很仔细,除了因工作导致的关节磨损,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些天,廖俊每天把纺云从公司带回家,都要把它抱上楼。
刘言还记得把纺云送走前,它渐渐爬不动楼梯。家住6楼,爬楼对纺云来说成了最困难的一件事。每爬一层楼,它都不得不趴下歇一会儿,走走停停,“我看不见,但能感觉到他喘着粗气,很吃力。”到最后,纺云需要花15分钟才能爬完6楼。回到家,纺云也得趴好久才能缓过劲来。
把它送去医院拍片检查,发现纺云的关节已经无法再支撑它继续工作,身体状态不适合再导盲。“送它走的时候,我哭也哭过。这么多年,工作时,它是兢兢业业的工作犬,卸下导盲鞍,它就是我的孩子。”刘言说。
他至今还把纺云之前爱玩的玩具保留着,几个玩具球,就放在他最方便伸手拿的抽屉里。家里的柜子,装了整整一大盒,都是给纺云洗澡用的工具。每次带纺云出门回家,刘言都要用温水,把纺云从头到脚,全身擦得干干净净,每两周带它去一次宠物店洗一次澡。刘言看不见,但他知道,纺云一定得是漂漂亮亮的。
一个月前,刘言曾经去基地“看”过纺云。它还认识刘言,依然摇着尾巴,凑上来要跟刘言玩耍,只不过,一会儿它便累了。刘言曾经跟残联的工作人员说,“如果有一天,纺云真的到了离开的那一天,一定要通知我。我想去送它最后一程。”
纺云离开后,刘言很少再出家门。如今,他再次提交了导盲犬申请,这又是一轮新的等待。
(采访对象要求,刘言、廖俊皆为化名)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张凌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最新稳定辅助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744broad.com/4434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6日 上午12:36
下一篇 2023年5月6日 上午12:38

相关推荐

  • 航天专家解读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返回”:天舟二号为何选择现在“回家”?释放什么信号?

    航天专家解读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返回”:天舟二号为何选择现在“回家”?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黄一宸、刘艺、孙鲁明)3月31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受控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自2021年5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天舟二号在轨飞行总天数超过300天。天舟二号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家”?它创…

  • 独家专访|千寻位置CEO陈金培:马云布局,闯进“北斗”无人区,最大的对手是谁?

    独家专访|千寻位置CEO陈金培:马云布局,闯进“北斗”无人区,最大的对手是谁? 北斗产业的发展正在加速,资本也瞄准了这一风口。10月18日,千寻位置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30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资管”)、工银投资、国风投基金领投,上海国和投资、永徽基金、金浦鹏源基金、琨瀛资本跟投。据了解,…

  • 全新BMW i3 让电动 更运动

    全新BMW i3 让电动 更运动 全新BMWi3于今年3月31日正式上市,伴随着产品下线与交付,市场热度进一步攀升。以“让电动,更运动”为主题的全新BMWi3媒体试驾活动于2022年6月在北京举办,作为宝马集团秉持“中国优先”原则推出的首款纯电动中型运动轿车,全新BMWi3不仅进一步丰富了BMW的电动产品阵容,更填补了这一细分市场空白;融汇了BMW3系运动精…

  •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大逃杀可以免费玩7天了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大逃杀可以免费玩7天了 虽然多位高层身陷金融调查风暴,但动视的脚步没有停下来。根据官方推特,《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的大逃杀模式“黑色战域”,将于本周末展开连续7天的免费活动,一直观望《黑色行动4》大逃杀到底哪里好玩的人,现在可以进场试看看了。《黑色行动4》大逃杀模式“黑色战域”玩法和《绝地求生》没差太多,同样是跳伞寻找资源战至最后一…

  • 陆战队老兵专业摄影作品欣赏

    陆战队老兵专业摄影作品欣赏 JasonSwarr是一位曾经服役20年的海军陆战队员,退伍后他创建了Straight8摄影工作室,专门拍摄军事题材照片。 开始他并没有自己的风格,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儿子在玩《使命召唤》游戏,开始向这个方向努力。 他有很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拍摄的角度很专业。 他会让模特做出最专业的战术动作,丝毫不会比任何专家差。 拍摄好的素材,放…

  • 福建这块礁石了不起,它和鼓浪屿同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有什么来历

    福建这块礁石了不起,它和鼓浪屿同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有什么来历 hi,欢迎来到漫悠小妖精的后花园,关注我@漫悠旅行A,与你分享更多诗和远方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这里依山傍海,环境极好。提到福建,你会想起什么?是名满天下的海上花园鼓浪屿,还是引人入胜的武夷山?是震惊世人的客家土楼,还是满大街的各式庙宇等等?以上都是心动和行动的理由,但今天想分享的是一块礁石。这…

  • 《使命召唤:战区》为《战区2》让路 即将停服12天

    《使命召唤:战区》为《战区2》让路 即将停服12天 《使命召唤:战区》当年一上线便受到了大量玩家喜爱,不论是购买了当时《COD16》的玩家还是免费体验游戏的玩家都乐在其中。而如今随着《COD19》的推出,《战区2》也即将在11月16日推出。而《战区》将进入短暂的休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官方一篇新的博文中,动视确认《使命召唤:战区》的服务器将于11月1…

  • 5艘炮艇奇袭国军第3舰队走散,28吨炮艇独闯30艘敌舰群,单挑旗舰

    5艘炮艇奇袭国军第3舰队走散,28吨炮艇独闯30艘敌舰群,单挑旗舰 (老梁说)很多小伙伴不了解这场海战,这是我解放军海军第一次的胜利。参加奇袭的五艘炮艇都不大,吨位也就二十来吨,剩下的几艘差不多都是登陆艇。装备简陋您就别提了,别的不说,出发前,因为感觉火力不够,还拿上陆军使用的无后坐力炮来凑数。这也就算了,五艘炮艇,速度还都不一样。结果就因为速度,他们在大海…

  • 回家乡小城创业,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回家乡小城创业,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有多少小城年轻人正远离家乡,在大城市高耸的办公楼之间寻找梦想?70多年前,费孝通创作《乡土中国》时,人们常态的生活是“生于斯、死于斯”,而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一个人口高流动性的社会。七普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数为3.76亿,占比22.6%。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在这一阶段,人口流动的一大趋势是从中小城市向超大特大城市…

  • 干部预备党员缘何转正延期?他们立起干部入党硬杠杠

    干部预备党员缘何转正延期?他们立起干部入党”硬杠杠”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基层官兵反映,个别干部预备党员距离合格党员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该不该给这样的干部预备党员如期转正?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干部预备党员缘何被延期转正——第80集团军引导干部党员保持先进性的一段经历■解放军报记者宋子洵特约记者杨国军通讯员徐彬4名干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