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使命》赖招娣原型:革命夫妻情意浓!丈夫送盐途中壮烈牺牲
#影视杂谈#《绝密使命》的热播,让我们有机会走近一个个小人物的革命情感,这种聚焦普通家庭的拍摄手段,因其浓墨重彩的烟火气息而极具真实感,仿佛那些平凡的革命先烈们就在附近且并未走远。
在百余年前的中国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绝大多数婚姻嫁娶依然是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等约定俗成的固有方式,即使在大城市中讨论自由恋爱的话题也是一种新风尚。
在封建传统社会中,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偏见盛行,再加上绝大多数女人在经济上无法实现独立,就必须指望婚后的男人养活自己,如果一个婚后的女人缺少了经济自由的支持,想实现思想独立和人格独立是根本做不到的。
有了这几句铺垫,我们大致就可以穿过百年的历史沧桑,用心灵去感受那个时代下中国农村妇女的总体状况,进而就能深入了解剧中赖招娣的人物性格。
赖招娣一出场,精干的外形,娇美的面容,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大大咧咧,教训完老二邹叔宝,又呵斥自己的丈夫邹仁宝,还用手指着老三老四数落着,一个强势农村妇女的形象呼之欲出:
邹叔宝,你有没有良心啊!我们家西诺哪里配不上你?
这时,坐在角落里的邹仁宝有点木讷地小声嘟囔了一句:
你给叔宝留点面子啊!
赖招娣快人快语:你给我闭嘴!我凭什么给他留面子啊,他给我们家西诺留面子了吗?
邹叔宝参加革命后不想连累新婚妻子赖西诺,因此毅然决然地离她而去,而嫂子赖招娣是赖西诺的堂姐,因此剧中赖招娣一露面就是个悍妇的样子在教训他。
当然,赖招娣之所以像个一家之主的样子,还因为公公婆婆早年亡故,赖招娣嫁到邹家以后,又当妻子同时也是小叔子们的母亲,要天天为他们洗衣做饭,还要替他们考虑成家立业的大事,所谓长嫂如母就是指的这种状况的家庭。
但,这种风风火火的女人背后,往往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她朴实善良、勤劳勇敢、坚韧要强,只要她答应嫁过来,哪怕是跟着丈夫一家吃糠咽菜也绝无二心。
这,正是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之一。
在那个年代里,赖招娣还必须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传统,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伺候丈夫一家老小,但赖招娣天然地认为这就是活下去的指望和劲头。
在她心里,丈夫一家就是她人生的全部。
现在的婚姻观,越来越注重三观趋同,原因是只有三观趋同的婚姻才能让彼此双方的心贴的更近、爱的更深,双方才能走的更远、相濡以沫、到老终生。
这个标准,亘古不变!
当邹仁宝跟随弟弟走上革命的道路,赖招娣对丈夫说话的口气变得温存了,或许她第一次感受到心中那个原本老实巴交的丈夫,现如今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自己一家人能好好活的人就是本分人,而为了更多的人能好好活下去的人就是个不平凡的人,在性格强势的赖招娣眼中,如今自己的丈夫邹仁宝已经是个伟大的男人了。
因此,赖招娣也愿意和丈夫举案齐眉,接着她就把本该疼爱丈夫一家的温柔之心和深情厚谊拿出来,送给那些为了中国革命而四处奔波的人,当她用针挑破进步女学生脚上的血泡时,她为自己能成为和丈夫一样的人而骄傲。
这种爱,深沉且厚重,久远又香甜!
从赖招娣一家身上,我们能找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最终胜利的力量之源,她们虽然不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但她们却都有一个最原始、最朴素的信念,那就是跟着共产党就能过上好日子。
是啊!正是基于这个最朴素的念想,无数普通群众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共产党、站到了红旗下,她们不惧生死的精神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最终把腐朽的蒋家王朝烧成了灰烬。
一个小小的伯公凹小站,一群家族式的男女老少交通员,竟然完成了三千公里红色交通线上最关键、最危险的光荣使命。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一大批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从伯公凹小站进入中央苏区,这群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幕,再一次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至理名言。
大家知道,食盐是生活的必需品,每天吃饭都离不了,如果一个人长期不吃盐,会出现白头发增多、四肢乏力、头晕目眩、身体浮肿等现象,当年就有许多红军官兵因长期得不到足量供应的食盐,而丧失了行动力和战斗力。
1931年,中央苏区有军民300多万人,这里被国民党重兵集团封锁的很严,而且白区当局还制定了严酷的惩罚措施,对于运输违禁物资进入红区的群众或商贩,轻则坐牢、重则枪毙。
当年,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书中写道: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
当然,食盐之于我们的作用不仅是吃,由于苏区药品奇缺,红军在作战中受伤的官兵没有麻药和消炎药,因此还需要把盐水当成消炎药来用。
为了控制食盐进入中央苏区,敌人在双方控制区域的交界处设立了重重关卡,对附近县乡商店实行了严格的定量购买制,导致苏区附近敌人控制区的食盐也很贵。
在当年苏区附近的地区买盐巴,能贵到什么程度呢?据考证,当年买一斤盐巴需要50斤小米,一块大洋能买35斤猪肉,却只能买到2两盐巴。
值此危急存亡之际,正是无数革命群众和交通员们不计个人生死,前赴后继,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盐巴一点一点送给苏区的军民,才齐心协力度过了难关。
《闪闪的红星》剧照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为了把盐巴运进苏区,先是把食盐在水中完全融化开,接着又把身上的薄棉袄脱下来浸泡在盐水里,最后把棉袄晾干穿在身上,这一招巧妙地躲过了白狗子的盘查,成功将带着盐巴小颗粒的棉袄送到了苏区。
这个办法并非杜撰,当年担任井冈山茅坪乡妇女委员会委员的聂槐妆,就是用棉衣泡在盐水中的办法给红军送盐,然后红军再把棉袄放到开水锅里煮,这样就得到了一锅带咸味儿的水,可以用这一大锅咸水煮菜、做汤来给红军补充盐分。
当年,赖招娣丈夫就是为了给红军运送盐巴而壮烈牺牲的。
中央苏区时的周恩来
剧中这个“爷叔”,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他于1931年底从上海党中央秘密进入中央苏区,剧中走的路线几乎完全还原了当年的真实情况。
历史高度还原还包括赖招娣给“爷叔”炖母鸭,给他烧洗脚水,周总理走前留下三枚银元。
当赖招娣后来知道那个“大胡子”是周总理时,就把这三枚银元珍藏了起来。
今天,这三枚银元被保存在永定中央红色交通纪念馆内,成了那段红色革命历史的永久见证。
后记:赖招娣的原型是赖三妹,邹仁宝的原型是邹端仁烈士,他们在剧中和历史中的原型都是一对夫妻。1934年7月,邹端仁在护送盐巴的途中被捕,宁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最新稳定辅助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744broad.com/2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