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一道保护文化遗产的新屏障
巴黎圣母院“火了”。
这回是真正的一把火。把这座经历前后180多年才建成的古老巴黎地标建筑几乎一烧而萎,与尘埃同去。这座巴黎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全欧洲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矗立在巴黎赛那河上西岱岛的东端。而西岱岛被誉为巴黎的头脑、巴黎的心脏、巴黎的骨髓不只是宗教中心,也是司法和治安中心。
然而作为中国人,大概更多是从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中首先认识的巴黎圣母院。或者从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中认识它。甚至可以说是通过加西莫多、爱斯梅拉尔达、克洛德主教等人开始认识熟知的。并且知道了欧洲的一种古典建筑模式:哥特式。作为建筑划时代的标志,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改变了往日的阴暗,使沉重的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独特的建筑风格一经出现,很快在欧洲大地传播开来。雨果曾在小说中称赞巴黎圣母院的建筑是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
然而这座价值无可估量的世界建筑瑰宝却在无情的火灾面前毫无力量,数小时之内沦为残骸,举世同悲。这对于法兰西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对于整个世界,也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人类文明难以承受之殇。
痛定思痛,担忧也随之而来。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古国,文物古迹数不胜数,每一个都具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每一个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如何避免巴黎圣母院的悲剧再次上演,一时间议论纷纷。我国政府也居安思危,在全国范围内对文物古迹的安全保障工作做出评估。在全世界都为文物古迹的安保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时,一条消息显得格外抢眼。
据《旧金山时报》消息,将游戏背景设定在巴黎的《刺客信条:大革命》,或许能为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游戏设计师CarolineMiousse称她曾花费了2年时间,还原巴黎圣母院原貌,并精确到了每一块石头。换句话说,巴黎圣母院拥有了一个十分精确的3D建模,这将为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提供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可能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背负着“电子鸦片”之名的电子游戏会对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起到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质疑之声随之而来,但这并不妨碍这则消息为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崭新思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万事万物终会走向衰亡,无论我们如何的珍惜和爱护它。不管我们的保护措施有多么的完备,但百密终归有一疏。况且许多文物所面临的不单单只有火灾这一种威胁。虫蛀、风化、腐蚀、地震等等对于历史古迹的损毁无论哪一种都是致命的。四川乐山大佛因为水蚀和风化已经修复过多次,我们不知道它还有多少次可以舒眉展眼的机会,应县木塔、永乐宫、悬空寺等也无不面临同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设想,利用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永生”的可能:运用数字技术将文物古迹原封不动的搬入虚拟世界,这应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至少理论的假设可以成立。数字技术对于文物保护的功能不仅限于此。巴黎圣母院这样历史悠久的建筑复原难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代久远,建筑图纸和设计图纸保存不善或彻底遗失。而利用数字技术将它们的精准模型存留备份,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古建筑遗迹的修复。此外,这些虚拟的文物古迹还可以运用于电影场景、动漫游戏场景在荧幕上出现,不仅可以像《刺客信条》那样带来商业利益,也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塑造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演绎中国文化。
随着VR、AR等虚拟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我们的眼光应该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开放,大胆探索创新,不应该只停留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的大门早已向我们打开,未来,我们很有可能足不出户便可以游览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并且所获得的体验不亚于亲临现场。万物皆数的年代里,保护这个词的含义也应该重新扩展和定义,因为事物总在不断变化,一切都可能腐朽损毁,但数字却可以长久保真传续,更易于维护。保护文物,应该拥有更多的智慧和多元的思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最新稳定辅助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744broad.com/1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