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锈地带 布法罗城
布法罗城#GregoryHalpern
布法罗城—GregoryHalpern
文/BrianSholis
译/胡志伟
译者注:
本篇文章是《光圈》杂志2017年春季刊“美国命运”系列摄影专题的其中一例。GregoryHalpern是一位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的摄影艺术家,2014年获古根海姆基金的资助。GregoryHalpern延续了自WalkerEvans以来的“纪实抒情化(LyricDocumentary)”概念,聚焦美国西进开拓运动以及工业化进程中那些曾经盛极一时而如今却时过境迁,走向经济衰颓的城市。
布法罗城位于美国五大湖旧工业地区,该地区又被称为“铁锈地带(RustBelt)”,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五大湖老工业区经济的逐渐衰退,产业链的瓦解,以及交通流量滑坡、人口外迁等种种原因,作为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美国东部第二大城市,布法罗城如今已萧条没落。
“关于我给曼哈顿拍摄的所有图片当中,没有一张是成功的,”摄影家GregoryHalpern说道。“好像这座岛上的每一英寸土地都已被定性了——它就该是那个样子似的。”与曼哈顿截然不同的是,位于纽约州的布法罗城,人口如今却只不到其辉煌时期的一半。从2003年开始,Halpern就经常在这里拍照片。“我总觉得那里有一种空虚感,而这十分让人着迷。”
Halpern是土生土长的布法罗人。自伊利运河于1825年竣工之后,布法罗城沟通起了美国东部与不断扩展的西部疆域,成为湖区和伊利运河水道的交接点,从而快速发展起来,至世纪末时,布法罗城已经位列美国十大城市。1901年,布法罗城还是泛美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地。(泛美世界博览会是为了庆祝美国发展和工业化成就而举办的主要活动,此次在布法罗城举行的博览会现场也是当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廉-麦金莱遇刺身亡的地点。)布法罗城的粮食和钢铁产业让这座城市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经济的蓬勃,然而这座城市近些年来却和美国“铁锈地带”的城市一样苟延残喘:去工业化、郊区化不断加剧,人口也不断向西南部外流。雪上加霜的是,1959年开通的圣劳伦斯航道更夺走了这座城市的航运业务。
Halpern在成长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孩子的他就已经和哥哥在布法罗城内不断探寻着被遗弃的建筑和空空如也的停车场。他们着迷一般想象着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和不为人知的各个方面。Halpern坦言,可能恰恰是布法罗城的这一气质,帮助了身为青年摄影师的他不断学习去如何给自己的摄影作品留有一定的解读空间和余地。相比较而言,他的城市组图营造出的是一种氛围,而不是冲突和争议。
Halpern的作品多在阴天的环境下拍摄,甚至连室内的场景也都被惨白的灯光笼罩着。他的画面里很少会有活动场景,传达给人一种被孤置的感觉:红色的保龄球顺着球道慢慢向前滚动;一位孤零零的男性愣着神在一家经济咖啡店里吃饭;雪堆之外,一座同样孤独的建筑在远处静静地矗立着。
Halpern的照片并不花哨。他通常就直接把他的被摄主体放在画面最中央的位置。而他的作品中也常带有偶遇抓拍的特点:表面上看起来偶然所得的,相互间没有关联的细节,背后却被赋予令人意想不到的深意。一辆破旧的微型客车,车门半开,车内的啤酒易拉罐堆积如山,这样的场景可能就是在讲述一个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的绝望。但是汽车一侧的倒车镜上,却系着一只气球,而这却似乎又在向人们传达出乐观的情绪。
在公众的脑海中,布法罗是一座被打上“经济衰退”标签的城市。而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布法罗如今已衰退为美国最贫困的几大城市之一。Halpern的作品则忠实地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那里荒草丛生,无人问津,人们也大都衣衫褴褛。1964年的3月,另一位拍摄记录美国贫困状况的摄影师WalkerEvans,在耶鲁大学发表了题为“纪实的抒情化(LyricDocumentary)”的演讲。
在这场演讲当中,Evans详尽地介绍了一系列他所收藏的20世纪早期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正面是许多诸如布法罗一样的城市在它们尚处繁荣时期的城市影像。在他的理解下,这些图片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些忠实记录、手法直接的照片,在如今看来,有一种超越社会历史纪实本身的特性。”同样的,Halpern从这些照片中也认识到,在布法罗城如今的苟延残喘之下,“那里依旧每天都有新的婴儿出生,那里依旧每天都有新的恋人坠入爱河。尽管人们会说这座城市正在衰亡,但是它事实上也在不断重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最新稳定辅助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744broad.com/1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