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赋能新基建?
区块链是“新基建”中的信任“基建”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近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其中包括“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
区块链包含分布式系统、密码学等不同领域技术,本质上是实践中的工程创新。这一创新带来的能力是跨越实体的信任协作,而“新基建”的落地实施需要新的信任机制作为纽带,突破原有的信任边界。
区块链的技术机制使得构建信用机制的门槛降低,继而实现价值传递。区块链技术能够在网络中建立点对点之间的可靠信任,使得数据传递过程实现多方共识,全生命周期留痕。既保证信息公开可验又保护数据隐私,既可以共同决策又保护主体权益,实现了价值交互过程的降本增效。
在当前新基建的驱动下,一方面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统迫切需要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数据化的“资源”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并促进创新;另一方面,针对传统行业及企业,需要借助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与再造。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较为成熟模式。然而在数据治理层面,如何保证数据在多方主体的一致性,做到可溯源、可审计是数据能否产生战略输出或产品服务的关键因素。
区块链在解决数据治理问题上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新技术和场景的粘合剂。可以说,区块链是“新基建”中的信任“基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6年初,溪塔科技核心团队设立开源项目CITA,启动了自主研发联盟链的基础建设。
至今,CITA荣获了多个第一:
溪塔科技积极建设开源社区,并协同招商银行、中钞区块链研究院、云钞金服、欧冶金服等近100家企业与机构,联合进行CITA开源项目的推广。为技术推广与场景应用起到连接作用。
2020年,溪塔科技设计并发布企业协作软件Rivus,将企业本地化部署应用区块链的门槛再次大幅降低,实现各企业上链能力的提升。
随着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溪塔科技基于区块链,进一步与其他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现已在解决物联网设备数据可信采集,金融监管信息二清场景,充电桩结算支付系统,大型停车场/自助售货机等实时分账系统,环保监测设备无人采集系统、交通数据治安联动系统等数据交换与登记环节取得应用。
“新基建”这一概念的出现并非始于今年,早在2018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明确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首次明确定义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与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传统基建设施相比,新基建是数字经济基建,以数据为生产资料,侧重于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在包含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等类型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也包含轨道交通等部分补短板领域。这些领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最新稳定辅助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744broad.com/13754.html